老實說今天其實沒有聽太多關於「如何建立品牌與創新」之類的知識

倒是聽了很多101的願景和淺層的品牌介紹

以及講者的一些經驗和個人價值觀

雖然不合預期,不過也蠻值得的啦,畢竟多看看不同業界的典範對自己的人生也會有一些正面影響。

 

「個人都是一個品牌,怎麼經營自己、建立市場上差異化的定位,就是一個人的價值所在」

開宗明義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天賦階級。

就像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的小王子,因為身分的關係,天生就是一個很好的品牌

而我們這些泛泛之輩,則需要好好思考及努力才能在檯面上見光。

對宋文琪董事長而言,打造101的品牌並非難事,甚至比打造自己的品牌還更加容易

這是因為101本身就是體質良好的建築,天生長得高、擁有能見度的優勢,而不是從無到有的

(以人作為比喻,大概就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只要不要嗑藥酗酒亂來,一輩子不會太差)

比較有趣而理所當然的品牌地位,大概就是將101的品牌形象和「台灣」做結合

如何讓101不只是一棟冷冰冰的建築物,而是與台灣人有所互動、有溫度的一個精神象徵

讓台灣人覺得與101站在一起,這是宋文琪董事長為101構築的願景,也是一種品牌策略:行銷台灣,就是行銷101,因為來台灣,就會去看101;當然,行銷101也是行銷台灣。

對她而言,101已經擁有很多的資源,更重要的是「下一步要怎麼走?」

就像當初建成101層所隱含的理念,永遠要在100(完美)以外再「+1」,追求卓越。

2005年建造完成時的初始形象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

但科技的進步不能限制其他國家的超越,硬體上不可能維持第一,而「必須在經營管理和精神內涵上追求更高的價值及認同」

定位為金融中心,其實101做得很好,我們有全亞洲最完備的精品品牌、最好的購物氣氛(當然是她說的喇,我沒看過),下一步想要透過爭取和文創作品/電影的合作、行銷,賦予101一個品牌的故事,讓它更人性、更具有國際的高度;進行「企業的國民外交」和其他國際性的著名大樓建立關係;有更多的公益、更友善的互動...(最可貴是她是個懷抱社會公益的企業家...「其實不是有什麼困難,只是要不要做」)

 

「人因夢想而偉大:若不是有一群人,他們的夢想是想要『蓋出世界上最高的建築』,不會有今天的台北101。因為在地震帶、颱風頻繁、地質鬆軟的台北,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但因為夢想,不可能化為可能。」

如果沒有今天的演講,我可能不會注意到101其實頗棒,大概只有在跨年的時候擠在廣場倒數321看看煙火。

改天應該要去觀景台看看之類的,體驗一下什麼是和長城並列的世界25偉大建築、和祕魯印加古道並列的世界49個改變人生的旅行體驗(詳細頭銜記不太清楚哈哈)吧啦吧啦,我想說的是,其實很多台灣的好也許只是張著眼睛沒注意看或是不太珍惜,感到欣慰的是,有這麼多人用心的努力著。

 

有一部分的時間在講價值觀,好像成功的人價值觀都差不多

就像各個宗教闡述的真理其實都相互流通

有人問宋文琪董事長,認為自己的品牌是什麼、什麼是個人品牌?

她回答:「希望自己是一個誠實、心胸寬大、可以被信任、認真工作、有信義.....的人,最重要的是,沒有名片、沒有頭銜,要如何介紹自己?其實只有內心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而不是別人口中的人,每天回家梳洗過後看到鏡子裡頭的景象,那個才是最真實的自我形象。」所以她不在乎別人怎麼評論、誤解,只要能夠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就好。

 

關於如何領導統御:(她自己認為蠻熱情,只是在工作的時候很嚴肅,然後對待下屬比較嚴厲,為什麼我有點心有戚戚焉...)

宋文琪董事長提到「帶兵打仗、訂定作戰策略,是一件非常過癮的事」(每個人對成就的定義都不同,例如也有人會認為爽爽花錢清清閒閒才是過癮。歐對了,這位女士是退休了四年,突然接到邀請才接下董事長的任務,不然她有錢有時間過得很爽還一直去旅行...可見有些事情雖然是挑戰好像很累,但有些人就是喜歡。我們能說做這樣很累的工作不等於成功?),要用熱情和使命感來引導人(有點像轉換型領導XD),幫助員工找到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就能啟發他們的熱情,讓他們願意赴湯蹈火。壓力和鼓勵都需要,告訴他們為什麼要做、對人生有何不同、對世界有什麼貢獻,當我們用心的完成一件事,就能發現其中的樂趣。因為用心、多注意細節,就能夠做得更好,得到更多的機會,不斷的良性循環下去,做什麼事情會不成功呢?

 

對於人生上半場的規劃,就是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找到熱忱;而人生的下半場,不僅無法也不需要規劃,因為際遇無法控制,但只要認真去做,成功會自已靠過來。

宋文琪董事長講話直接又幽默,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如果你是秋瑾,就趕快去死!」(翻譯:「有機會站在關鍵時刻的時候,一定要勇敢,去把握做那件事!」)

 

---

聽過許許多多講者的經歷

最大共通點就是,沒有人天生就是人才,也沒有人一站出去就有機會。

我們常常抱怨台灣教育體制不好、無法教育人才、沒有機會吧啦吧啦

但其實,沒有哪個人一入社會就是人才,就能用學校所學到的東西呼天喚地

大部分的人,都是經過一番辛苦,認真努力的學習,從挫折中慢慢成長茁壯,等待機會發揮所長

這些成功的人最喜歡掛在嘴邊的就是「要謙虛、用心、努力的學」

除了學,還要把握機會。

雖然我們在艱難的任務面前,面對「做與不做」的抉擇時,很少人不退縮

(很累、很辛苦、可能會失敗...)

但就像之前文化脈絡與故事原型這堂課,邱于芸老師偶然提到的勉勵:「一隻毛毛蟲要完全的溶解、重組,才能變成蝴蝶,這是一個多痛苦的過程阿」我一直深深的記著。

也許就像唸研究所很多時候感到吃力無助,看到很多演講一面想參加一面發懶不想去,也會有「乾脆放棄阿」的念頭閃過,但總是有個聲音跟我說:「只有面對、克服眼前的難關,才會成長」

不想停滯不前

不想變成自己口中輕視的那種「只想過快樂生活的人」

知道太過愜意會軟弱

知道自己不前進會覺得沒有價值

雖然揹著很重的期望和負擔感到疲憊,但看到自己一步一步往前走,會覺得開心

知道自己的使命,所以痛苦中亦感到快樂,大概來自於不認為「有錢、有時間自由、有健康就是成功」的一個不想服輸的念頭吧。

 

 

ps宋文琪女士目測才40幾歲,但她不僅曾退休還已經有兩個結婚的小孩。這到底怎麼做到的+v+?

arrow
arrow

    颬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