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颬颬。

平常主要分享跟油有關的書籍,但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糖尿病救星》這本書。
相較一些急性、重大疾病如癌症等,糖尿病被既然被歸類為慢性疾病,往往在發生之初就被低估嚴重性。
延續《肥胖大解密》這本書提到的胰島素失調問題,糖尿病是胰島素失調的綜合性代謝症候群之一,通常伴隨著高血壓、肥胖、低密度膽固醇過高、三酸甘油脂過高等三高症狀。
簡單來說,糖尿病代表你的身體正在發出:「身體正在慢性發炎」的警告。血液環境長期被破壞,人就會面臨脂肪肝、心肌梗塞、中風、動脈硬化的風險,隨之而來的還可能有視網膜剝落、洗腎、失智、癌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抵抗力低下等後果。而這本書就在指出糖尿病的原理、預防及根除方式。

博客來:79折300元

讀冊:79折300元

一、糖尿病隨著現代糖工業盛行普遍發生

糖尿病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疾病,最早可追溯至古埃及與黃帝內經的時代(距今3000多年),在當時非常少見,卻在1980年代起成為相當普遍的疾病,在30年之內患病人口成長4倍(肥胖者也成長3倍,顯見兩者之間互有關連),2017年台灣花了約184億台幣在治療糖尿病、300億在洗腎治療,相當於花了約500億在糖尿病資源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根據研究,糖尿病分為三種類型:
1. 第一型:因細胞倍破壞,導致胰島素缺乏。多數為年輕患者,需要注射胰島素治療。
2. 第二型:最常見的類型,包括胰島素阻抗、胰島素相對性缺乏、胰島素分泌不足等,常見於有家族史、代謝性症候群(通常體型肥胖)的成人。

專家發現近年來快速成長的糖尿病多數為第二型,而問題並非在「食用榖物」,因為追溯至古埃及、中國等地方,當時大多數的人也是吃榖物。問題在於精緻的「糖」。

二、胰島素、糖與糖尿病的關係

人體的能量儲存系統是這樣運作的:

1.正常狀態:食用碳水化合物→轉換為葡萄糖(血糖升高)→胰臟分泌胰島素(降血糖、轉化為肝糖)→未利用的肝糖變成三酸甘油脂、儲存為脂肪。

2.病因:食用高碳水化合物→血糖不斷升高→不斷刺激胰島素分泌(高胰島素血症/脂肪太多)→身體認為胰島素太多(不要再製造脂肪啦!)、血糖無法平衡→降低胰島素效果→血糖不斷升高→不斷刺激胰島素分泌(但效果很差)→....→胰島素阻抗(胰島素功能實在太差,無法刺激肌肉、器官直接利用血糖)→血糖過多卻無法消耗→糖尿病。

三、造成胰島素阻抗的兩個來源

1. 果糖:來源包括太甜的水果、1960年代起發明的玉米糖漿等加工精緻糖類食品。
果糖是所有醣類中,唯一只能被肝臟分解代謝的類型。因為身體無法直接利用(燃燒產生能量)所以果糖最終會原封不動地回到肝臟,被肝臟轉化為脂肪,存在肌肉、肝臟、胰臟等部位,變成脂肪肌、脂肪肝、脂肪胰。果糖帶來的脂質新生作用相當強烈,根據實驗,8日食用高比例的果糖就能增加38%的脂肪肝。(1960年代發明,吃了20年,1980年代起第二型糖尿病及肥胖就開始大幅增加也是不意外的吧~)

2. 酒精:形成脂肪肝的主因。

四、治標沒有用,如何治本

過去並不知道糖尿病分為不同類型,以治療第一型糖尿病(先天性胰島素缺乏)的方式持續施打胰島素作為解決方案。但第二型糖尿病並非胰島素本身出了問題,而是因為不當的飲食刺激。故只要能夠從源頭(飲食管理)改善,就能夠讓糖尿病症從源頭起死回生。
肥胖也不是糖尿病的「原因」而是伴隨著糖尿病的「共同症狀」,故要求「少吃多動」(量)減肥無法改善糖尿病,而應該從飲食的內容、比例、結構著手,讓胰島素回歸正常:

1. 戒除長期性食用精緻碳水化合物(白米、白麵包、白土司等)、果糖(太甜的水果、加工食品)、酒精。
2. 食用高比例優質脂肪(啟動身體的酮體能量利用系統,避免血糖震盪及胰島素分泌的問題)
3. 食用真食物(食物含有高比例的纖維有助於避免血糖震盪)
4. 善用斷食重新啟動身體的胰島素運作。

→可以嘗試低碳高脂飲食(可達成71%的斷食效果),除可避免斷食期間太餓(脂肪)之外,經過17萬人的實驗10週發現,有70%人改善糖尿病症狀,減重8公斤,且期間完全不需要藥物

低碳高脂飲食+間歇性斷食效果更好~但有糖尿病的朋友,還是要諮詢專業醫師,切勿貿然嘗試喔

 

以上就是【糖尿病救星】摘要~希望淺顯明白讓讀者如你一目了然~
請跟著颬颬一起前進,讓我們邁向好生活吧!
喜歡及認同上述理念的朋友,歡迎你
按下「關注」 設定chrome的自動訂閱提醒哦~

 

arrow
arrow

    颬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