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颬颬。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種子的信仰】這本書。
來自寫《湖濱散記》的梭羅。老實說我跟梭羅不熟,也沒有看過大名鼎鼎的《湖濱散記》,這類「散記」形式的書籍,在我的印象裡,多為一些人生囈語(80%感想),對喜歡實用書籍(80%知識)的我來說,算是比較不會特別觸碰的類別。(可能是因為我覺得自己的人生就需要花很多時間反覆思考,沒有其他時間去品嚐他人的人生吧!)

當然,有許多偉大的思想來自這種散記類文體擷取出來的精華。維基百科對於梭羅的介紹,大致如下:

亨利·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年7月12日-1862年5月6日),美國作家、詩人、哲學家、廢奴主義者、超驗主義者。他最著名的作品有散文集《湖濱散記》和《公民不服從》。《湖濱散記》記載了他在瓦爾登湖的隱逸生活,而《公民不服從》則討論面對政府和強權的不義,為公民主動拒絕遵守若干法律提出辯護。

梭羅的全部書本、散文、日記和詩集合起來有二十冊,其中他闡述了研究環境史和生態學的發現和方法,對自然書寫的影響甚遠,也奠定了現代環境保護主義。他的文體風格結合了對大自然的關懷、個人體驗、象徵手法和歷史傳說,善感敏銳,且富饒詩意。他非常關注在險惡環境底下如何生存,同時他也提倡停止浪費、破除迷思,這樣才能體會生命的本質。

這段介紹讓我非常有興趣,原來他是個思想家啊!而且是個結合科學與哲學的思想家,自然主義、公民主義也是我非常喜歡的思想類型,梭羅曾在哈佛大學修讀修辭學、文學、哲學、科學和數學,這反應在他理性(科學與數學)與感性(文學與哲學)兼具的文本裡,非常有意思。

含有50%的知識含量、50%的思想能量,《種子的信仰》就是一本這樣的書。
梭羅用一種幽默、趣味的筆觸,呈現他對大自然的嚴謹觀察成果。在書裡,可以看到植物和動物是如何並肩合作一起參與自然的演替,而人類是如此的渺小和無知。若說阿納絲塔夏是一本富有奇幻色彩的書,那麼這本《種子的信仰》就是帶入科學感的阿納絲塔夏。

 

好讀程度:
實用程度:

博客來:電子書$232、平裝書$316
讀冊:平裝書$352、還有二手書喔!


{梭羅之於他的觀察筆記}

梭羅過世的前幾年裡,迷上了「學習這些田野的語言」。對他而言,森林是一本待讀的書:一個人只需奉獻足夠時間來掌握其語法,學習其句法的節奏。梭羅對自然秩序的信念讓他相信,在所有植物型態底下有種深層結構,那是任何一位勤奮學者都能查明的。(這和阿納絲塔夏書中指出,大自然就是天父創造的語言之書,有異曲同工之妙

驚人的是,梭羅並非僅僅簡要記錄眼前的森林,而是探索導致森林更新的那些過程。比起同時代的任何植物學家,梭羅更能超越辨認樹種的階段—他不再局限於森林的名詞,而是進一步追蹤森林的動詞;也就是那些為花授粉或傳播種子的鳥類、囓齒類和昆蟲,以及所有形塑森林結構的媒介。

學者「應知自然與靈魂是彼此一一對應的,前者為印章,後者為印記。自然之美即為人的心靈之美,自然法則即為人的心靈法則……他所不知的自然有多少,他對自己心靈的未知就有多少。因此,古訓『知汝知己』和今規『研究自然』終將合一。」梭羅說:「從事科學的人,若僅是陳述事實,而不企圖表達自然的意義,那它就是把自然當做一種死去的語言來研究。」此語不是在攻擊科學,而是對那種以科學為名、幾近盲目收集事實的作法的警告。

「一個人若想活得豐足而堅強,一定要在自己的故鄉。
我已在此度過這40年,學習這些田野的語言,因此更能表達自我。」

{為什麼說家園的植物與市場的不同}

任何經驗的價值並不在於我們獲得多少金錢,而是在於我們從中獲得多少成長。最讓我們珍視的,不會是商人自遠方進口的水果,而是你親自用籃子取回的野果,你為此到某處偏遠山丘或沼澤,走了整個下午,採得當季最早的產物,帶回家和朋友分享。
通常,你得到的越少,就越快樂而富足。商業行為所獲取的總是果實最粗糙的部份—其實只有外皮而已,因為商業的雙手非常笨拙。一項重要的事實就是,你無法交易買賣最佳的果實或果實最佳的部份,也就是說,你買不到果實至高的效用和樂趣。你買不到親自採摘果實的愉快,甚至也買不到好胃口。

{動物在大自然的腳色}

無疑的,一棵15到20呎高的年輕栗樹,在藉由松鼠媒介而從栗樹林前進到橡樹林和松樹林後,只要結了一棵果實,都還沒有人發現,就會有某隻松鼠或鳥兒去採,然後種在附近,或者繼續往前邁進—栗樹林便如此往前拓展,逐漸演替取代另一種樹。
如今,要緊的是,這些林地的主人應該了解那裏正在發生什麼,並以適當的方式對待林地和松鼠。這些人不曾想過他們所謂自家林地的未來發展。對於那些土地,他們或許已經有了自己的計畫,卻未曾考慮大自然的計畫為何。只要我們明智地不去打擾大自然,或許就能在一個世紀之前,恢復我們的栗樹林。

想一想這些植林者所做的工作多麼龐大啊!談到我們最壯觀的硬木林,動物們—尤其是松鼠和冠藍鴉—就是我們最重要且幾乎是唯一的恩人,全靠牠們我們才能得到這份恩賜。有人說,我們的向樹林如此廣闊而不可或缺,竟是產自某種意外事件,來自動物收成失敗的結果。然而,誰說動物未曾略微明白牠們勞動的價值呢?在松鼠埋下橡實,以及冠藍鴉讓橡實從角下滑落時,難道不會乍然想到自己的後代,因而對自己的損失多少感到一點寬慰嗎?

然而,我們是如何感謝這些松鼠?暫且不提別的動物。我們曾以任何方式肯定牠們的服務嗎?我們是牠們為害獸。農人只曉得牠們偶爾會在毗鄰自家林地的農地取走他們的留種玉米,或許每到五月還會鼓勵兒子去射殺牠們,即使松鼠或許正在種植的,是更高貴的橡實。如果我們每年能以某種象徵儀式來表彰松鼠在大自然經濟裡扮演的角色,才是更為文明而人道。(阿納絲塔夏說:動物是來服務人類的,端看人類如何看待動物。)

松鼠在秋天進行的這種奇妙活動—收集、散播和種植各類堅果、橡實等—極為必要,因為牠們賴以為生的果實來自樹木,而那些樹木並非一年生植物,不橡供應我們主食的小麥那樣。植林是以樹木的壽命為期來進行,一旦發生火災、枯病或蟲害,馬上就有欠收或饑荒之餘;重要的是,每個成長階段的樹木都要有無數棵才行,而且要像種麥那樣,年年植樹。想想松鼠要做的工作量之大,要種的面積之廣啊!
松鼠幾乎總是有能力直接在積雪裡挖到藏好的一顆堅果或松果,直接得好比牠們是從那果實開始往上鑽洞的—這你我都辦不到。牠們到底是真的記得存放位置,還是靠著氣味找到的呢?

其餘留在地表或淺地理的堅果,正式被置於最適宜萌芽的環境。到了12月底,我發現這些年先落下的栗子已跟鬆土相混,埋在腐壞而發霉的樹葉底下,獲得所需的一切水份和肥料。我在商店買的栗子有過半都發了霉,但我挖到的卻沒有半顆發霉。大自然知道如何包裝它們才是最好。那些栗子仍然飽滿新鮮,顯然它們受了潮,卻未升溫,到了春天,全都發芽了。

條紋松鼠開始吃榛果是在八月初,大約是傳來連枷打穀聲響的時候,你必須在當月二十日後不久,就去採集那些最為膨大的榛果,這樣才採得到。許多人看到榛果盛產,等了十天才要去採,然後發現樹上的榛果就連一打也不剩。(這讓我想起,小森食光有段市子去樹林採集栗子,說要跟動物比賽搶贏才有)

(↑農家生活,除了耕種,還有採集!都需要大量的植辨知識)

到了八月底,牆邊那排滿是松鼠的榛樹,果實還未全熟就被牠們採光了。樹上剩下的榛果每顆都是壞的,可見牠們在過去兩週裡,忙著爬過每個枝葉末端。這是採榛季啊!對條紋松鼠來說,是忙碌而重要的季節啊!
松鼠生活在榛樹林裡。每棵榛樹都有某隻松鼠丁著它的果實,而牠必定搶先在你之前採收。因為你只是有時想到,但牠卻是時時想著。正如我們會說,「工具屬於使用者」,所以也可以說「堅果屬於採收者」。
我們完全不重視的其他種子也是如此。幾乎每種落地的種子都會被某種動物撿取,成為牠們偏好或特有的食物。牠們在那種種子產季天天忙著採收,少數留下的種子成了例外。每棵樹至少會有一隻松鼠或老鼠—或更多,因為牠們的家族和我們的一樣大—無論你覺得那裡看來多麼寧靜,以為沒有動物棲身。牠們不會盯著過客看,要是你慢了一點才去找,你將發現自己是在撿拾牠們剩下的。

這是一本可愛的書。
在講那些我們不曾注意過的,大自然演替的韻律,以及動物們不曾被珍惜的服務(阿納有講了很多)。

#鼠是森林的英雄

(↓附上一張冰原歷險記,勤奮松鼠首席代表的玉照)



以上就是【種子的信仰】摘要~希望淺顯明白讓讀者如你一目了然~
請跟著颬颬一起前進,讓我們邁向好生活吧!
喜歡及認同上述理念的朋友,歡迎你
按下「關注」 設定chrome的自動訂閱提醒哦~

 

arrow
arrow

    颬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