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颬颬。

《真食物聖經》和《人體使用手冊》都摘錄到一半,就一直在看新的書,真是不太好的習慣啊哈哈!
但因為最近工作繁忙,下班後能量消耗殆盡,看書花費的腦力比摘錄少,所以就變成這種一直看新書,舊書都來不及摘要的狀態了~久而久之就沒什麼動力,但我會為了各位趕緊補上的!

就請大家先容忍我分享別的書吧XD。

這本《不生病的生活》是由新谷弘實醫生所寫,新谷醫生來歷不小,是世界首例使用大腸內視鏡,未實施開腹手術而成功切除息肉的醫生。他擔任胃腸內視鏡外科醫生至寫完這本書,總共已診療過不下三十萬病人的胃腸,並發現:「健康者腸胃美麗,不健康者腸胃醜陋。」而對胃腸影響最大的,就是飲食和生活習慣。

這本書的核心理論非常簡單:要如何健康長壽?就是在生活中不要消耗「奇妙酵素」(維持人生命運作的五千種體內酵素的原型,在身體依需要形成特定酵素錢,可變成任何酵素的原型酵素。)新谷醫生假定,人體內雖然有數千種酵素,但是數量並不固定,而是先製造出原型酵素,再依各個器官的需要變成特定酵素,使用在有需求的各個器官。並指出臨床上已經證實,養成補充奇妙酵素,以及不浪費奇妙酵素的飲食和生活習慣,能夠改善腸胃相。人類的身體,所有部位都有關連。例如蛀牙可能影響全身,未充分咀嚼的食物會造成腸胃負擔,導致消化不良,營養無法充分吸收,身體各部位就會產生各種問題。他認為從飲食和生活習慣調整,改善腸胃相的環境,即改善奇妙酵素的製造儲存量,就能夠調整人體的全般運作。

(編按:我看的版本是1999年版,所以有些理論可能有些過時,針對這類段落,我都會在旁邊註解,歡迎大家也看看其他書摘整理,自行比對實驗喔!)

好讀程度:(算好讀,但邏輯會跳來跳去的,覺得沒有把順序整理得很好,所以請看我的書摘吧XD)
實用程度:

博客來:電子書$169、平裝書$307
讀冊:平裝書$169,還有二手書喔!


這本書的內容有點跳來跳去,但簡單來說可以分成三個部分,首先是健康觀念及酵素的理論,其次是健康長壽飲食法,第三是好的生活習慣要素。

一、健康觀念與酵素理論

(一)相信健康常識是危險的。

未來是自己對健康負責的時代。
什麼是健康?未病並非就健康,平均壽命也不能反應人的健康狀態。只有健康,長壽才有意義。
人們對於身體表面的變化較為敏感,例如掉髮或掌皺紋,花費不少時間和金錢來因應,但是對於眼睛看不見得胃腸內部,卻認為只要不痛就好,直到疾病出現才後悔莫及。
而追求健康的人,也不能盲信他人提出的資訊,而必須用自己的身體確認,此確認並非指單純試吃或嚐試性實施,而是確實選擇與實踐,並請可信賴的醫師定期診斷腸胃相,以了解客觀結果,仔細觀察真實情況

為什麼說飲食和生活習慣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
人體建構於即為精密的結構和平衡,是從單細胞生物的微小生命開始,經過漫長時間進化而成,人體由大約60兆個細胞組成,各自發揮作用,因此思考人類健康時,有必要從細胞層次來考慮如何維持健康。製造新細胞的就是每日的食物和水份,所以當然可以說食物和水質左右人的健康,而胃腸則是接受食物的主要器官。如果食物和水質不佳,首先受害的就是胃腸。之後被消化吸收不良的成份則由血管運送至全身細胞,細胞無法選擇只能接受血管運來的材料來製造新的細胞,久而久之,飲食的品質就會反映在全身上下。

(二)酵素理論:健康的關鍵在酵素的量(多補充、避免過度消耗)

動植物,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有酵素。酵素的量與活性度,對健康狀態都有極大的影響。
前面說到,作者從事腸胃科醫生數十多年,發現
「健康者腸胃美麗,不健康者腸胃醜陋。」而胃腸相佳的人,共通點是大量攝取富含酵素的新鮮食物。這類食物能夠將外部酵素帶入體內,還有助於建立較佳的腸內環境,使製造酵素的常內細菌能發揮更大的功能;反之,胃腸相不佳的人共通點事生活習慣大量消耗酵素。
經常吸菸、喝酒、暴飲暴食、飲食中含以食品添加物,處於壓力大的生活環境,使用藥物等,都是大量消耗酵素的行為。此外不良飲食在腸內製造毒素,或是暴露在各種紫外線、放射線、電磁波之下,都會製造大量自由基,破壞正常細胞,導致疾病老化,為了消除自由基,就會消耗酵素。反推來說,奇妙酵素正代表著人體的自愈力。

(三)一些常見健康常識需要再三思考

1.多喝茶對身體好?
愛喝茶的人應使用無農藥栽培的茶葉,並避免在空腹時飲用,以減輕胃粘膜的負擔,而且一天最好以二、三杯為限。很多人會誤信營養資訊(兒茶素對身體好、可瘦身等,所以要天天喝茶),因為現代醫學並沒有從整體來觀察人體,人體的所有部位密切相關,對某部位能發揮正面作用的成份,不一定對整體有益。

2. 多吃肉對身體好?

(1)過量的肉對身體帶來負擔。
蛋白質的必要量,每公斤體重需1克。現今的營養學認為,動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質有許多理想成分,他們在腸內被分解、吸收,但不論多好的食物,攝取過量都會變成毒素。特別是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過量胃腸無法分解,會在腸內腐敗,製造出大量毒素及自由基,為了化解毒素,腸子和肝臟要消耗大量的酵素;而消化過多蛋白質會被轉化成胺基酸,胺基酸被分解後流入血液,於是血液呈現酸性,為了中和血液,必須從骨骼和牙齒中引出大量的鈣質,這段過程也會消耗大量酵素。體重60公斤的人,每天攝取60克已足夠,雖然大量攝取動物性蛋白質確實能加速人體的成長,但成長現象再在超過某個年齡之後,就是老化。所以加速成長的肉食生活,換句話說也是加速老化的生活。
此外,肉食破壞腸相的最大原因是它缺乏食物纖維,為了排出這樣的糞便,腸子必須過度蠕動,造成腸壁肌肉會因為經常鍛鍊而增厚,變硬、變短。腸內的壓力提高,會將粘膜由內往外推,而出現所謂的「憩室」,這時連非常少量的糞便也很難在腸內前進,結果在腸子內堆積成宿便,進而產生毒素,使細胞發生突變形成息肉,最終可能成為癌症。腸相的惡化不僅引起各種大腸疾病,不少人也有子宮肌瘤、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肥胖、乳癌、攝護腺癌等生活習慣病。
(編按:《真食物聖經》鼓勵大家吃肉甚於吃全素,綜合來說,應該還是要飲食均衡,吃肉之餘也要吃大量的蔬菜,讓纖維質補足腸胃蠕動不足的部分)

(2)新谷醫生認為體溫高於人類的動物肉會污染血液。
牛、豬、鳥的體溫比人類高,這類肉類的脂肪在牠們體溫狀態下最安定,換言之,脂肪進入體溫較低的人體內就會凝固。脂肪凝固會使血液變濃稠,導致血流惡化,在血管中阻塞;反之,魚類是變溫動物,通常狀態下,體溫遠低於人類,進入人體的脂肪仍舊是液狀,故可加速血流,降低壞膽固醇。
(編按:這部份的解釋我個人覺得很怪,油脂就是油脂,成分都是omega3、6、9、飽和脂肪,照理說應該不會因為溫度有所差別,且魚類疏通血液效果較好,應是omega3比例較高之故;溫度之說的差異,也以飽和脂肪比較有可能,但不同動物不同脂肪的比例除了物種之外,也隨著動物的飼養方式有所不同,故此部份的說法予以保留)

(3)紅肉魚也好,但趁新鮮食用。
魚肉分紅色與白色,一般認為白肉魚較健康,是因紅肉魚含有豐富的鐵質容易氧化。不過,DHA和EPA等抗氧化物質,則以紅肉魚含量較多,故紅肉魚可以吃,且營養豐富,但必須選擇新鮮的。另也要注意,深海魚的重金屬含量也會關係到健康,要慎選來源

3.生病要吃藥才會趕快痊癒?
藥基本上都是毒。越快出現效果的藥,毒性越強。而解讀,需要消耗大量的奇妙酵素。各種藥物之中,以「抗癌劑」對奇妙酵素的破壞力最大。藥無法根本治癒疾病,藥物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抑制強烈疼痛、出血等必須立即解決的症狀,如果不排除造成生病真正的原因,且耐心等待時間的累積,不論吃多少藥都沒有效果。

※新谷醫生建議的抗癌方法:戒掉吸菸喝酒的習慣,建議患者四五年之間完全停止攝取肉類、牛奶、乳製品。精神方面也鼓勵患者每天抱著幸福感度過。

※以胃藥為例:黴菌隨著食物進入胃中,大部分會被胃液中的強酸殺死,如果利用藥物抑制胃酸,那麼自由通過胃的黴菌若含有毒性較強的細菌,就可能引發腹瀉或各種疾病。此外,胃酸被抑制,會使能活化消化的胃蛋白酶不足,影響消化,也會阻礙鈣鎂鐵等礦物質的吸收,導致貧血。而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殘渣進入腸道,會腐敗發酵,使大量壞菌繁殖,破壞腸胃裡的細菌平衡會導致免疫力降低。胃不舒服時立刻服用抑制胃酸的藥物,只會加速胃的惡化。適當補充消化酵素,可改善胃的狀況。

4.多喝牛奶可以成長、避免骨質疏鬆?
新谷醫生認為要
少喝牛奶,並認為牛奶是最不易消化的食物。
他指出牛奶所含的酪蛋白,進入胃中立即凝固,且市售牛奶成分都經過均質化。所謂均質化,是指為了使剛擠出的牛奶脂肪成分均等話而進行攪拌,在攪拌時,空氣會混入牛奶,使脂肪成分變成過氧化類脂肪,即生鏽的脂肪,這種生鏽的牛奶,會再以100度以上的高溫來殺菌。酵素不耐熱,在48-115度之間就會死亡,也就是說,市售牛奶不但未含既有重要酵素,且脂肪氧化成為過氧化物,蛋白質也因高溫而變質,增加壞菌造成腸內環境惡化,破壞細菌平衡,結果是腸內產生活性氧、硫化氫、阿摩尼亞等毒素,在某中意義上,變成非常不好的食物。若用市售牛奶取代母牛乳餵小牛,據說小牛四、五天就會死亡,所以未含有酵素的食物是無法維持生命的。

而誤解牛奶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症的部分,新谷醫生指出人類血液中的鈣濃度,經常保持在9-10毫克,但喝了牛奶之後,血液中的鈣濃度會快速上升,當血液中的鈣濃度快速上升,身體為了保持恆常性,將血液中的鈣濃度恢復至通常值,會將血液中的多的鈣質經由腎臟排至尿中,故反而減少體內的鈣質量。每天飲用牛奶的世界四大酪農國:美國、瑞典、丹麥、芬蘭,罹患關節骨折和骨質疏鬆症比率高,或許就是這個緣故。相對的,日本自古以來以小魚、海藻等作為鈣質來源,才不致於因快速吸收造成血中鈣濃度上升。而當時未曾聽過沒有牛奶習慣的人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的說法。小蝦、小魚、海藻類都是在腸內被消化後,身體再吸收所需的鈣質和礦物質,可說比較符合身體結構的食物。故新谷醫生建議愛喝牛奶的人最好改喝未經均質化的低溫殺菌牛奶,而且偶爾喝就好。

※最初讓作者明白市售牛奶不好的,是35年前兩名親戚的小孩,都是在美國出生,成長6-7個月就罹患過敏性皮膚炎,無論如何治療都不見改善,到了3-4歲時,開始出現嚴重腹瀉即血便。後來發現兩位發病時期都正好接受醫生指示停授母奶,改用牛奶餵養的時期。立即停止牛奶即乳製品之後,結果蠕預期的,相關症狀及過敏都很快的痊癒了。

(編按:此主張與《真食物聖經》提倡可不限制喝奶有異,不知道是否因種族差異(可能日本人傳統以來相較歐美國家來說本來就少喝牛奶,故基因有差?),但都強調要喝未經精緻化的牛奶,真食物聖經更具體指出要喝「草飼牛奶」,並有特別提到新鮮未均質化的牛奶內有非常多的酪蛋白酶,也是作者提到的酵素)

5.人造奶油是植物油,對身體較好?
新谷醫生強調人造奶油是最不利健康的油脂。
因為
最容易氧化的食物,就是油脂。現在一般市售油,大多使用「溶劑萃取法」,這種方法損失較少,且經過加熱,不容易變質(編按:作者對這部份有所誤解,並非經過加熱所以油不容易變質,經過高溫加熱的油才容易變質;壓榨法的油之所以較溶劑萃取法的油容易變質,是因為壓榨法的油並未在加工前已除油脂內的營養成分。這些營養成分是油脂最精華的養分,對工廠製油來說卻是架上長時間販售的不穩定因子,故予以去除),但是這種方法的油會對對身體產生不好的反式脂肪酸(編按:之所以產生反式脂肪酸,就是因為過高溫加熱)。雖然不易腐敗,卻含有傷害身體的成份。

很多人以為人造奶油式植物性油脂,不會有膽固醇所以對身體有益,這是很嚴重的錯誤。攝取好油,可以選擇食物天然型態富有脂肪的食物,例如各類的魚類(編按:結合《真食物聖經》等書的說法,可選擇天然方式飼養的肉類、冷壓的好油。另作者的觀點是少吃高碳(未經製全穀類)低脂,和其他書中的內容有所出入,小妹整理下來,覺得核心精神仍然是真正的食物)

6. 白米是死亡食物。
新谷醫生強調雖然他每日食物中有40-50%的穀類,但食用的是糙米、麥片、玉米、小米、莧米、蕎麥、薏仁、黎麥等雜糧,且都選擇無農藥栽培未精緻的新鮮作物。另他也提到,為求新鮮,購買的是真空包裝,且在開封內大約10日內吃完。因為米與空氣接觸後會逐漸氧化,尤其是精緻白米,因為去除外殼更加容易,而白米因為去除糠和胚芽,泡在水中只會膨脹不會發芽,會發芽的糙米,才是蘊含生命力的活的食物。(編按:這段和阿納絲塔夏強調的活水、活的食物才是人體能量的來源,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他也提醒,這類全穀類種子含有能抑制發芽的強力物質「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故生食穀類、豆類等食物,會消耗大量的酵素來中和這種物質,可以透過加熱的方式讓食物更容易消化。小麥也是,經過精緻養分就會大量流失,所以吃麵包要選用全粒小麥粉製作的產品。(編按:個人認為只要加工成細粉,養分就已經流失了,所以還是不要吃吧)

以上就是【不生病的生活I:健康觀念&酵素理論】摘要~希望淺顯明白讓讀者如你一目了然~
請跟著颬颬一起前進,讓我們邁向好生活吧!
喜歡及認同上述理念的朋友,歡迎你
按下「關注」 設定chrome的自動訂閱提醒哦~

 

 

arrow
arrow

    颬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