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又是個創業故事。

不過這次有一些關鍵字。

 

一、Leadership & Partners(又是人脈)

 

創業需要團隊,領導的重要性在於看人和號召人(整合、聚集人才的人)。

一個很現實的就是,同儕關係的人際網絡

「人脈」變成「為什麼要上大學、為什麼要上『好』大學」的一個重要理由

同儕可能成為創業的夥伴、老師可能成為keyman的牽線人...

有一句話真的蠻認同的

「不要把你的時間全部投資在會過時、忘記的書本上,要投資在人(尤其大學時代的朋友是會走一輩子的)」

至於怎麼看人:多相處、多討論未來

 

二、精實創業Lean Starup(又是不要怕失敗)--Be lean & adjustable

 

附上一本書: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47374

可參考:http://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2324.html

http://yowureport.com/?p=8453

 

這大概是三場演講以來,第三次聽到「沒有人一開始就是天才」這句話

「沒有任何人一開始就知道要怎麼做,不斷試、犯錯、修正才會知道。」

演講者舉了兩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如果你要寫報告,要如何獲得最高分?

就是...一直找教授討論一直修一直修一直修...

為什麼最高分?因為報告其實是老師寫的XDDD(消費者參與了創造,所以符合需求-->wiki?)

其實精實創業的概念就是:先不要花一堆時間在寫分析報告、計畫(「business plan & financial plan are boll shit」)在這個環境變動超快的時代,創業者必須以同樣快的速度進行修正。想創業just do it!

第二個例子:「花錢會痛,痛了會改」,燒錢的壓力會逼你趕快想出辦法,創業的重點不是idea,是執行力。

「萬事起頭難」這是要克服的心魔(就像我可悲的質性研究學期報告QAQ)

快速變化的環境,大企業怕新創企業的原因是,市場裡比的是「修改速度、最快的反應」不斷的修正就會越來越接近成功。

沒有計畫怎麼辦?

「一定要成功」的心情,就是因為已經沒有回頭路了。(老實說,當時能夠全力衝刺國考就是因為給了自己這種壓力。不去想「沒考上怎麼辦」,因為「一定要考上」。不給自己後路,沒有什麼三年考生。我有一堆想要做的事情,我燒的是我的時間我的生命,不能浪費。)

 

實例:小米機--透過社群網路接納消費者的立即回應,不斷的測試不斷的修改。

那麼「如何找到人生最適合的伴侶呢」?多交幾個男朋友吧(喂)

 

三、思考意義Why&Dream

 

不是不思考,只是不要想太多

《快思慢想》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67579

http://blog.17rich.com/%E5%BF%AB%E6%80%9D%E6%85%A2%E6%83%B3.html

創業之路很艱難,最能支撐自己的就是夢想。

先有夢想,描繪願景,想好方向,然後用各種方法嘗試。

創業之路很艱難,有時候痛苦是用垃圾話撐過去的(?)

所以要找到可以講垃圾話的人、和你互補的人(我朋友好像比較多是保守派、安靜派、分析派大概是這樣的概念:DDD)

 

 

四、沒有錢怎麼辦?

沒有一個人不缺錢,只是要怎麼好好的善用錢。

創業有創業的過法,花錢能屈能伸。

 

五、怎麼一步一步打造的

在業界最重要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先找出什麼是問題?為什麼會產生這個問題?

像做業務,見面三分情,還要靠一點運氣,找到keyman。

見面必須只用一句話就打中核心,告訴客戶有滿足他需求的東西。

elevator pitch--「講自己在幹嘛、並且讓人有興趣」

條條大路通羅馬,找到想要解決的問題,然後不擇手段的解決它。

在市場上,「專注」是很重要的。

永遠都有解決不完的問題,就市場面,專注在自己的價值利基,做到最好,就能夠產生競爭力。

雖然現在是整合的時代,但基礎還是基礎,先打點,再打面。

解決問題也是一樣,只解決當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六、價值觀

對自己負責,講者說台灣很喜歡吵資本主義社會主義

吵基本工時

他說,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沒有人在看工時長不長

要學會怎麼樂在其中

但不能忘記給自己一定的空間、時間,放假對於調整步調和健康的身心很重要

 

 

七、勉勵的話(不是我說的)

 

現在台灣很亂,但是亂世出英雄

在這個亂世,要靠的就是七八年級是否有能力闖出一片天

創業代表著機會,不要小看自己(上個演講者說他去馬來西亞參加一個什麼高峰會的,好像是歐巴馬邀請的東東,有很多都是年輕人,有個17歲的駭客已經創立三家公司,有個19歲學生在做「廚餘回收再生物質」,也20幾歲的人在想怎麼幫助中東女性爭取權益...)年齡不是問題,重要的是有沒有那個夢想。

之前也有看到有老師分享的文章說

台灣現在充滿了小確幸,卻忘記什麼是大江大海一個皮箱闖世界的氣魄。

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接受22k,為什麼不能想自己怎麼闖出一番天地?

台灣的海盜精神去哪了呢?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4590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186224.shtml

 

八、一些感觸

 

綜合之前分享的幾篇文章,包括《為什麼要讀大學--關於學習的迷思》、之前的心得,還有去美國、看到朋友去德國的體會,覺得台灣人的價值觀出了很大的問題啊。

這個價值被形塑、社會化的過程很大的問題出在教育。

台灣大概是填鴨式教育、僵固式教育、補習教育&學習超時的第一名吧

可悲的是,種種的制度、壓力只是要我們變成一隻隻罐頭裡的沙丁魚

成績至上、菁英主義,唯一的標準答案...

然後到了出社會,一定要選擇某些職業不然就是沒出息...

到處都很擁擠、快速...

在外國人眼中24h的便利商店是資本主義的壓榨

每個人都在加班、早出晚歸沒有自己的時間,有自己的時間不知道要幹什麼就躲在家裡宅

去美國的時候,雖然覺得那邊人的素質很差(硬要再抱怨一次哈哈),但是覺得他們懂得生活

戶外活動、社交...懂得自己要什麼,有各種不同的想法也不稀奇

我們的教育制度養出來的博士只會一種觀點、一種專業,思考沒什麼彈性(這是今天彭明輝教授說的喔)

只會看所謂的「標竿(例如美國、課本裡的model)」沒有注意到「我們是誰、實務怎麼做、以及在地如何發展...」(學者不能治國喇)

教育制度和社會風氣不鼓勵「問」,而是要你「照著標準回答」

每個人被塑造成一個樣子,沒有自己的想法,上小學是為了上國中,然後上高中,然後上大學,然後想天啊我畢業了我要幹什麼

對比國外,上學時間一點點,鼓勵發問、引導,有時間讓學生培養自己的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台灣根本沒那鳥時間,一睜開眼睛就去上學然後補習到很晚回家寫作業然後睡覺),久而久之,學生不但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也有動力去鑽研自己喜歡的東西,所以他們的專長真的很專精,就能產生很多像17歲駭客那種天才(雖然我認為也有蠻多蠢才和混蛋在街上遊盪),然後年紀很輕就創業或有自己的目標。

他們很有勇氣到處去看看、到處去嘗試。

菁英主義也不知不覺的結合了資本主義,總之就是單元的價值支配了一切

什麼都是經濟什麼都是成本效益分析

在環境與經濟的對張上,也通常是經濟站了上風....

但是台灣也不是就這麼爛下去..

那天去台灣智庫有聽到他們講到,雖然在十二年國教要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卻不能教育「人才化」(當時立即反應是:不然教育是要幹嘛?我們一點競爭力也沒有!)而是要教育成「人」,這時候才想到,對呀我當下的反應也是很資本主義式的,「人要有競爭力,因為沒有競爭力就沒有貢獻....」但後者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讓學生找到自己是誰,然後他們才會發揮得更好,也活得更有尊嚴,更像個「人」。

如果從現在改的話,也許100世代還來得及變得更好?

反正不管來不來得及,教育之於文化之於社會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基礎啊,因為教育投資的是國家的人呢。

ps但最立即的改革應該是增稅,沒錢真的無法辦事。想要像德國一樣教育免費,要先想一想人家繳了多少稅。

我想去德國看一看 <3

arrow
arrow

    颬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