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家好,我是颬颬。

今年的目標是把蔡璧名老師的系列書籍都好好的看完一遍。上次和大家介紹了《醫道同源》這本,有說有點像開放式課程的文字版;這次的《莊子,從心開始2:勇於不敢,愛而無傷》也是,所以我在想,也許是蔡璧名老師把線上版整理成文字稿出書,讓不同讀者可以藉由不同媒介來學習。

我有稍微再研究了一下老師不同的書,看起來《莊子,從心開始》這套系列和《醫道同源》&《學會用情》這套系列是用不同的方式整理,讓讀者們自行揀選適合的閱讀方式。前者是按照莊子的章節順序講解,從逍遙遊到人間世(不知道為什麼老師沒有繼續講解大宗師及後面,我看台大線上課程也是只有到人間世);後者比較針對主題,《醫道同源》在講行事之道,只要事事從心出發、愛護己心,就能夠遠離病痛,《學會用情》則是針對愛情在講。

不管是哪種方式,裡面的內容幾乎都是線上課程有提過的,所以我認為讀一套就可以囉!


三、如何服人:行莫若就,勇於不敢,才能免於人道與陰陽之患

第一次讀莊子,只讀到無用之用謂之大用、讀到隱、謙卑、保全身心的部分,所以對於工作投入程度及成果該如何拿捏,感到茫然。

第二次讀莊子,好像有點讀懂了莊子對於人間世的積極性。莊子所追求的境界,在於「積極依舊、熱情依然,在懷抱大愛、理想同時,懂得臨淵履薄,戒慎恐懼,不輕易讓自我生命成為殉道祭品。

「勇於不敢者,不是不敢,為理想而戰的勇氣仍在、行動仍在,所以不會因為不敢表現而積蓄內傷,勇於不敢的人也不同於冒死直諫的勇敢,因為洞悉任務艱鉅,對象固執難化,唯有心寬氣平、應對得宜,唯有智取,才能全己化人。在自己還沒有辦法以德化人前,盡量收斂自己的光芒,不要過度張揚自己的德性、才能,才可以在世間行走而不受傷害,一旦跟大家一樣都想要名聲跟智慧,要入手這兩樣東西容易讓人無法平安通行於世。

那麼要怎麼有智慧地服人?膝蓋軟一點,因為沒有必要在外在姿態上跟人硬碰硬抗爭,這表示你缺乏人生智慧,認錯不表示你屈服於人,而是你明白本末輕重,懂得反本全真,懂得反省自身,把自己可以更好的部份看得更重。但也不能太遷就對方,也不能太張揚自己的平靜。

要教化人,要先親近人、同理心。當你跟他在同一處境,才能感受到他的感受,當他覺得和你是同一國的,你們是同類,才會願意跟著你走出來。當對方漫無邊際不知自制,你也要跟著不設限,不要墨守成規;不只是轉換立場,如果別人有一些規矩之外的行徑,也可以稍微呼應一下,學的不只是骨子裡的壞,而是讓對方視你為同道,不要讓自己太難活。

勸誘、引導別人之前要多讚美,引導他在既有的優點上持續進步。通常人都有心情好壞的時候,當你知道對方在發怒,就不要招惹,等對方情緒平復,能接受你的建言時再說。想要有效溝通,就要找最適當的時機。所以說,唯有有德者、自事其心、遊心、養中,只有具備如此修養的人,才能達成溝通、教化他們的目的。

四、有關極限:安之若命

誰不管在事業成績好壞,都能在任何處境下免於憂患呢?只有身懷德性的人才能辦到。不要害怕跟人認錯道歉,越容易道歉,認錯的人,就表示越能反省自己,但比能反省自身過錯更難得的是「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莊子說,世道裡有太多不如己意的事,但要能守成,就要能做到「無遷令(不要試圖改變君王的命令)、無勸成(不要勉強自己非得達成任務不可)」適可而止,反本全真。戒慎小心的看待犧牲這件事情,衡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足夠很重要。

沒人能知道順其自然的自然到底是什麼,但是我們真正能把握的只有當下,在當下能用最充滿智慧、最平和、最冷靜的心情去過自己的人生。吃飯、讀書、工作都專心一志,這就是我們人生能真正把握的。

知道有些事情是自己無能為力的,那就把它當做是命中註定好會發生般地安然接受,這就是德性的最高境界。正因為這個世界不能夠萬事如意,所以很多狀況是不可奈何的,你唯一能夠決定的就是用怎樣的心情去對待。即便遭遇到再艱難的處境,使盡全力也未必能克服,可倘認清人世間本有無法改變、無可奈何的事情,既然已盡心、盡力,仍無法扭轉,就當成命定般安然接受。要以這種態度面對每一件事情,需要練習、需要努力。

五、謙虛與包容

生物以息相吹,每件事的完成都是由眾多機緣條件促成,萬物相互依存,非僅憑個人意志和努力所能成就。所以功成而弗居,這個貢獻不是自己一個人能獨立完成的。

天地就是你的感官,所以你沒有什麼偏見、沒有什麼不能照見同情的,不會只在自己的立場為自己著想,你能體諒別人,而你對世界萬物的愛與包容,就像包容自己的臟腑一樣。達到這樣境界的人,能理解永恆的自己,這個心神、靈魂只是暫時居住在自己的形體當中。你能放下一己好惡得失的分別心,順境時,感謝天地讓你獲得美好,逆境時,感謝天地給你的考驗,讓你不像溫室的花朵,禁不起任何風吹雨打,有機會歷練,像生長在曠野的大樹,在逆境中強壯。

莊學最重要的工夫就是忘,要能看淡。當你討厭一個人的時候,什麼是你可以加進去的水?就是去回想認識它的過程中,他對你曾經有多大的幫助,就不會一直放在他眼下出的紕漏,這就是我們慢慢地學習忘,看淡一些事情的過程。如果遇到很多事情擠在一起,就詢問有什麼東西容許晚一點完成,或是可以簡化的,再重新把先後順序整理出來,盡力而為。

忘是看淡、淡薄,不是叫人真的把什麼都給忘了。如果你把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價值-修養心靈-都給丟了,而去追逐那些身外之物,那你才是真正的遺忘。

六、目標:生活太極化、莊子化

傳統醫學說人生病有三個原因,外因、內因、不內外因。內因就是人的負面情緒,所以莊子告訴我們,要怎麼談情都可以,但真的不要傷害自己的身心。「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始終遵循著人天生自然應該遵守的規範,時刻致力發展人人皆具、天生自然的潛能,就可以不用特意做什麼延年益壽的養生功夫,就能保持健康。整天緣督以為經、天地之生使獨也、形如槁木、心靈平和,乃至於現代人講的用心、專心、清明,都需要身體全然放鬆及好好休息才可達成,當你無意於每天長養自己,那絕對是每天消磨、耗損而不自覺。

錘鍊心性這種聖人之學,不是現代透過西方哲學來格義的心性之學,不只存在腦子裡的意識活動,而是需要用全副身心生命去參與實踐的。要怎麼做到呢?你只要去做,就能夠做到。願意把自訓練自己的用心,當成像是要花錢去駕駛訓練班學開車、拿職業證照那樣重視,就一定能辦得到;如果一個人不願意放下成心,不認為這套是對的,有益於生命,不願意逍遙,不嚮往逍遙,那任何人都沒辦法幫他拿掉身上的刑具幫助他解脫,因為能拿掉全身上下刑具的人就只有自己。

每當有做不完的工作,我們常常忘記反本全真,那「哀樂不入胸刺」的功夫就被省略了,因為忘記自主,於是很難讓自己沒有世俗之人的情緒跟執著,我們必須不斷提醒自己,看上去雖然有與一般人差距不遠的外在行為,但不要有對自己身心沒有任何幫助,且會傷害自己的負面情緒,就算大部分的時間還做不到,但只要能夠認知到這點,並且不斷提醒自己朝這個方向努力,這些負面情緒一定會慢慢減少。

練習把自己「寄託」在工作職業的身分裡,因為自己的生命有更重要的事,就是陶養自己的身心。不管在哪個職業的分位裡,不管在哪個處境中都可以重視自己的心靈與身體,都會致力保全身心。不斷自我修練提升心身就能水到渠成,在該職業技藝中陶養自己,最後一定會有助於自己的職業,這是自然的結果。

美成在久,不要讓一時之惡(如負面的情緒、傷害的行為),壞了需要長期努力和累積才能成就的美好(身心、人際關係...)。

以上就是【勇於不敢,愛而無傷】之書摘2~希望淺顯明白讓讀者如你一目了然~
請跟著颬颬
一起前進,讓我們邁向好生活吧!
喜歡及認同上述理念的朋友,歡迎你
按下「關注」 設定chrome的自動訂閱提醒哦~

arrow
arrow

    颬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