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家好,我是颬颬

因為之前身心太緊繃,從去年7月起開始看中醫調養。我的中醫師很特別,相較於治療身體,看診的多數時間他比較常講情緒心理相關的概念。他常常說:「你要多放鬆,不要那麼拚,因為太緊張,你的腸胃會不好,你會氣滯血瘀」這樣耳濡目染加上之前看諮商下來,我覺得我已經升級成3.0版本,情緒穩定許多,壓力調適的能力也有提升。

中醫師後來推薦我看《我在,生生世世》這本書,這本書的原理也和《覺醒的你》很像(都在講為什麼要修練),不過《覺醒的你》比較聚焦在此世,《生生世世》這本更有宗教概念一點(裡面有一大段是在藏傳佛教《中陰就渡》及《西藏生死書》的內容),且比較著墨在「對於生生世世的靈魂整體來講,為什麼要修心」以及「修心與你的靈魂提升有什麼關係與影響」。

這本書的重點我分為五大部分(人生目的、修行、幻象、揚升、治癒的四個次元),但相關佛教的細節與說明很多也很具體,建議還是看原書比較清楚。

一、什麼是人生目的

靈魂是永生的,所以此生此世只不過是靈魂在某一階段的片刻,所以我們不是具有靈性經驗的人,我們是具有人類經驗的靈。當你死後,會與宇宙的高靈、相關的利害關係靈召開一個人生目的會議,來評估這一世修練的成果,並制定下一世到這個世界要修練的重點與計畫。在這場會議中,會決定兩種人生目的:私人的人生目的、神聖的人生目的。

(一)  私人的人生目的:

這裡講的是因果業報,屬於小我的目的。業力不是懲罰,是宇宙平衡的力量。所以當你帶著報復的決心來三維世界(人界)討債,你必然也帶著你討債的證據,也就是顯化的業報。因為業力鏡子的反射,我們外在就是內在的一面鏡子,因為我們在外遇到的所有事情,是我們內在意識(想法、情緒)的顯化和表現,外在環境會精確地反映出我們的內在意識。

比如A在某一世被B殺了,且A因為還不具備智慧與無條件的愛,決定對B報復,那麼A與B轉世的時候,A的私人人生目的就會包含對B的報復。這個報復就是「你上一世殺我致死,下一世我不殺你,但你必須用你的一輩子償還我。」通常這樣糾結的業力會讓A與B轉世的時候成為一家人,家庭中的業力是最深重的。所以A出生的時候可能會有先天性的缺陷,讓B不得已必須照顧他一輩子。

除此之外,這些報復的關係人包括:所有為此案件「生氣」的人,包括直接關係人、間接關係人,甚至是看熱鬧的人。因此,對於與自己無關的事情,不要涉入太多的憤怒情緒在其中。

(二)  神聖人生的目的:

此目的隱藏在私人人生目的裡面。神聖人生目的是宇宙慈悲的平衡,宇宙為了幫助靈魂提升,在靈魂的私人人生目的中,藏有此生的人生課題,等待這個人在這一世有所「醒覺」進而「進化」。所有的機運,負面的環境和事件,都是在給你機會懺悔和改正。你的人生目的就是來改錯,不可以逃避。錯誤一定要在不順利的環境才能改,例如長期跟很多人相處,然後從日常的每個起心動念去培養愛心,訓練自己不生氣、不怨恨,這樣才能改過。也因此,神聖目的通常都隱藏在最令人痛苦的地方,因為在你認為最艱難的環境裡,或在你自認為意識不到但一直刻意躲避的想法、話題或行為裡,你才有機會改錯。

例如上面的例子,A與B被安排成為母子,唯有如此,雙方才能完成私人人生目的之餘(報復與償還),有機會在長期(一輩子)的相處中,慢慢學習去愛對方,從而改掉互相還不已的報復念頭。這是宇宙平衡法則背後的用意。為了達成私人的人生目的及神聖的人生目的,務必親力親為。例如B成為A的母親就是要償債,那麼就必須在這一世親自照顧而非請保母照顧,否則業力不會解消。而如果B這麼做了,A感受到了愛進而原諒他,那麼A很快就會消解這段關係,也不會再為了報酬而受到身心的痛苦。其實,如果別人傷害了你,宇宙會撫平你受傷的部分,你不用去報復別人。如果你報復了,你就要為自己做的錯事受報。

神聖的人生目的就是揚升,包括揚升自己、他人(通常是家人)或世界。所以務必在生活中有意識的選擇友善、誠摯、仁慈、寬容的態度來面對生命,這個過程需要無比的意志力;提升他人的人生目的則不限於修補人際關係或重歸於好,而是幫助他人也完成自己的神聖人生目的。

(三)  世俗的人生目的:名、利、權、情

這是來自出生後的社會化歷程所形塑人去追求的事物。埋首在裡面容易累積負面意識。因為這些都容易帶來競爭心態、有條件的回報。例如:男女關係是有條件的愛,是有獨佔性的愛。這種愛是一種激烈的情感狀態,綜合肉體的吸引、佔有、控制、上癮、色慾及新奇的成分。它通常十分脆弱且劇烈變動,隨著各種情況消長變化。受挫時,這種情感表面下所掩蓋的憤怒和依賴經常會被掀出來。由愛生恨是很普遍的認知,不過以上所說的就有可能是一種情感上的上癮症,而不是愛。在那樣的關係裡,真正的愛可能從來不曾存在。因為仇恨是來自驕傲,不是愛。

利(錢)也容易帶來競爭心態,這是只有在低維度世界才會有的問題,因為越高維度的意識越知道宇宙是豐富的沒有匱乏。包括:感覺匱乏、極度、看不順眼、競爭心態。這種「要跟人競爭」的意識為了掙更多的錢,拼命努力工作,超過自己的極限,因此工作過度,這種意識(工作過度也沒關係)在死後會直接帶到下一世,這是宇宙的平衡原理。例如:工作過度的因,造成生病的果,甚至到了下一世,會有先天的缺陷,例如腸胃毛病、精神緊張、焦慮或失眠。自己種的因自己要收果。

除了「名、利、權、情」這四樣東西之外,所有一切都將跟隨主人進入下一世(意識:人格、知識、性情、愛好、習性、技能),過度埋首其中所產生的這些負面情緒將成為下一世「潛意識」的部分。例如:上世的「歉疚」轉化為下世的「過度關心」或「縱容」都是用來降低上世的歉疚,但這就是兩個人不健康的人際關係。上一世的不捨與歉疚到了下一世的潛意識裏,將轉化成各種不健康的想法和行為,除非下一世有所「察覺」因而「警覺」並及時「修正」。所以如果你恨你的父母,你的「恨」就是你要改正的人生目的,你之所以會遇見讓你人生不如意的父母,就是因為你需要先犯錯(你要先恨),然後把這個恨改為不恨或是愛。原來仇人是貴人,沒有惡與善的對立,惡與善本身是一,差別只在「我」是從什麼角度去看。

 

二、人世修行的意義:透過平時練習心性,提升自己的頻率。

人生目的會議的召開過程中,會回顧過去的人生片段,並加以決定不同對象彼此的業報。由於在第四維度不像在第三維度中,人們可以先「想」再「說」,而是一升起意念就直接被其他靈體接收,故本性是無法被隱藏的,一切都如實呈現,無法臨時抱佛腳。

同理,當「業鏡」展示你過去的錯誤時,建議不能說謊,只要有一絲絲想為自己辯解的念頭,就會被解讀為否認,表示你不願意負起責任。雖然這是出自於你恐懼自己犯錯的後果,但否認本身就是消耗能量的負面意念,會帶來負面情緒讓自己痛苦。勇敢承認錯誤,改正即可,要養成承擔的習慣。

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個事件,如何判斷你的起心動念是否正確,真正重要的是每一個行動背後的動機是利己還是利它,我們逃避不了過去的行為、言語和思想造成的影響,以及它們烙印在我們心中的痕跡和習慣。這表示我們不僅在這一世,還要為來世的自己的一切身口意業負全責。因為所有的心理反應都是習性的投射,如果不能覺察,就沒有多少選擇選項,業力與習性就決定了去處。這是對人生目的的蒙昧,對自由意志的放棄。因此,唯有在世的時候,修練自己的起心動念、本心慣性才有用。

正因為第三維人間由於有肉體的牽制,所發出的意念需要經過時間才能實現,這段時間正好是我們可以修正錯誤意識(包括生生世世有存在記憶庫裡的意識)的大好時機,而我們每個人的靈性人生目的,就隱藏在這些錯誤意識背後。只有缺乏自覺能力的人往往錯失良機,所以時常懺悔,真誠的懺悔會產生力量,公開的懺悔更有力量。而真正的重點還是在人生的實踐,從實踐中培養「智慧」的關照,與「慈悲」的心懷,也許會比形式上的靈修還重要而有效。唯有確實接受了心性或本覺的開示,而且唯有透過禪修建立並穩定心性,將它結合日常生活中,死亡的那一刻才能提供解脫的真正機會。

除了磨練心性,也可以練習說出正言,因為聲音本身是震動,當我們用聲音說出任何真理、正言或誠懇的表達真意、真情時,往往能立刻提升自己的振動頻率。同理,具有以下意識,會降低人的振動頻率:生氣、報復、貪婪、說髒話、情緒勒索、吵架、負面思想、拒絕做決定、懶散怠惰、過度工作、迷惑的、執著於生活的傷害、緊張、八卦的、貧窮意識等。

 

三、這是幻象:你的主觀意識決定了你的客觀世界,並創造你的未來

我們務必要了解人世間的一切都是虛幻的,在佛教所講到的唯識,包含了八種:眼耳鼻舌身(前五識,感官,幫助你形塑主觀世界)、意(第六識,念頭,讓你擁有主觀感受)、莫那識(第七識,自我,煩惱的根源,讓你誤以為「小我」就是真實)、阿賴耶識(第八識,記憶庫、潛意識、種子倉庫、果報庫,把前面八識所經驗的集合體),都只是幫你模擬整個人生,加以達成你的訓練計畫。

如果從物理學解釋,就一定要提到量子力學。量子物理學的「觀察者意識」,是指量子物理的世界裡,現象在被觀察之前,無一是實在的。量子有正向自旋與反向自旋兩種同時存在的狀態。當科學家們進行測量時,便終止量子的疊加狀態,而呈現某一事實,使狀態確定,使得能量凝聚成物質。科學家們爭論的結論是:從不確定到確定必須要有「意識」的參與,意識和物質世界不可分開,意識促成了物質世界從「不確定」到「確定」的轉移。觀察者意識就是在創造、塑造未來。

每個人隨時都有無限可能的意識選擇,但當我們振動頻率低的時候,所能選擇的也非常有限,因為我只會注意到和我的「觀察者意識」程度相當的畫面。一個人的五毒(貪嗔癡慢疑)越重,他的觀察者意識頻率越低,只會注意到他所想要的、與它利益有關的,以及符合他認知能力的畫面,因此他的選擇就越少、越受限制。

所以要練習頻率高、練習不要有成見。人生回顧會議的螢幕畫面裡可能只單純代表著你潛意識裡的恐懼、懷疑,以及忌妒等負面意識,例如:害怕被最親近的人背叛的意識,而你的神聖人生目的之一就是去修正自己認知上的錯誤「我最親近的人會背叛我」。

正因為死後改變不容易,所以在生前就必須時時刻刻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如果生前已經很習慣用正面的「觀察者意識」,死後面對人生回顧會議電影螢幕便能把握翻身的大好機會,化被動為主動,以正能量引導負能量,創造一個更有名光的前途。

 

四、揚升的關鍵:培養無條件的愛,兼具智慧與情緒管理

這個世界有五種維度,從低到高分別是第一維度到第五維度。人間在第三維度高階,神仙神靈第四維度高階的天界,另外還有第五維度最高階的大神,例如佛陀、耶穌等。如果想要從第三維度高階升級成第四維度高階,首先就要具備無條件的愛。因為唯有無條件的愛,你才不會要求回報,才不需要回到三維度的世界接受他人對你的回報。

所謂無條件的愛、真正的愛,它不會起伏波動,因為它的來源不依賴外在因素。愛是一種存在狀態,它對世界的態度是寬恕、滋養和支持的。愛不是智識性的,不是頭腦的,從心向外散發出來。它能提升他人、成就不凡偉業的能力。因為它的動機單純無暇。

如果你沒有愛怎麼辦?你要先把愛給出去,你要先對別人好,別人一定也會對你好。培養感恩心情,因為感恩久了,你就會產生出愛,因為認知會改變你的情緒。如果你有大愛,就能容忍一切的缺點。明白對方的缺點,但是不為所動,知道的同時,希望他能夠被他自己挖掘出來然後把它改掉,所以就在心裏面,希望他能夠改掉這個缺點。當有資格教就教對方,沒有資格時,就是接受、等待。接受然後心裡同時發出意念,希望對方能夠改變。當你認真、主動去做,去負你的責任的時候,那個時候你就知道那是愛。你有愛的時候心裡就會很快樂。如果希望對方改,但同時也說出「你把那個改掉」,這就不是愛了,這就不是純粹的愛。把生氣的念頭,轉化成「我希望有天他能夠學習把錯改掉多好」,這就是愛。

愛跟情緒管理也有關係,當你有了愛,別人在怎麼罵你、批評你,你都不會生氣,因為這三個是相關的。如果開始要生氣了,至少三次深呼吸,讓你冷靜。每吸一次,深深吸到小腹,因為小腹是你潛意識的大本營,再輕鬆的吐出來,每一次生氣,就深呼吸,吸很長,吸很多進小腹,然後輕鬆的吐出來。對於苦痛,需要的不是心靈麻藥,而是以智慧的態度、慈悲的心,深入苦痛而徹底度過苦痛。靈性的基礎在於人性,這才是人身難得的本意。孔夫子說:「未知生,焉知死」講的就是直面生活的態度。

最後是智慧,智慧就是真知(代表真理的知識)、正念(正確的觀念)的累積,將之運用出來就成為解決人生困境的能力。最基本的「智慧」就是要透徹的了解:宇宙所有的現象都是暫時的,除了我們「永遠走在一條進化的路上」這件事永恆之外,沒有任何洞悉或狀態或情境是永久的。

 

五、治癒的方法:透過人的四次元身體四管齊下

(一)  肉體:就是我們最低層次的身體,通常是用西醫的方法解決。

(二)  能量體:又分為因果體、天人體、氣體模型體、星芒體、智性體、情緒體、氣體。包含了情緒和想法,如果調整這個次元,把負面情緒調整為正向情緒,或使用中醫針灸等能量療法就能逐步調整身體,例如中脈的臍輪、心輪、侯輪、頂輪,這四輪是修練氣的關鍵部位。

1. 因果體:掌管靈性智慧、智能,了解因果必然及世界的完美。

2. 天人體:主管靈性感受,感受內在的神性、宇宙之愛)。

3. 氣體模型:掌管靈性意志,接受上天的意志。

4. 星芒體:就是提供無條件的愛。它向上連接屬靈的世界,向下連結屬人的世界。練習感激幫助星芒體健康及壯大。讓愛從星芒體流到智性體

5. 智性體:充滿想法、認知、思考,大愛可以幫助你改變不正確的觀念或正向思考。幫助智性體越來越健康,然後再影響情緒體,治療負面情緒。因為第三層的震動高過第二層,所以要改變第二層,就要先調整第三層(根源)。例如:我認為(對事情的描述)可以影響我覺得(個人情緒)

6. 氣體:掌管人的生存意志、性慾。

(三)  意念體:包含個化點、靈座點、丹田點、地心點,可以透過靜心的方式提升。

1. 個化點:意念體包含了人生目的計畫書(頭頂上100公分處),因為此處入胎,開始個人化人生,個化點是能量和意識的轉化器,把自性本體的高頻轉化為低頻能量與意識)。

2. 靈座點:從個化點降到心臟位置,就是靈座點(靈魂寶座據點),儲藏著實現人生目的的渴求與激情。

3. 丹田點:燃熱情能量的據點。

4. 地心點:幫助大地能量輸入人體。

(四)  自性本體:

必須要了解自性本體的知識(靈魂、光),才能理解自性本體是我們靈魂的根源(有點類似大我)。榮格提出了「自性」學說,也是參考了這樣的概念,他認為自性是集體無意識的核心,也是人性所要達到的最高目標,更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是協調人格的各個組成,使之達到整合、統一,即自我實現。榮格認為「自性」既是目標,也可以是過程:一個不斷整合自己的人格並調整與集體的關係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同於他人的過程,最後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自己。

 

看完這本書,我對於靈性的瞭解又更深刻的一些。這也應證了我過去的假設,我的病因不是忙碌而已,而是我的忙碌「傾向」,這個忙碌意識可能來自於我累世的習性,而這個習性則來自於我追求的「名」與「權」。我真的太想控制一切,所以我過於承擔,而這一切的根源是我想獲得一個好名聲,我太貪心。此外,我心中的傲慢也一直助長我的憤怒,因為傲慢所以瞧不起某些事情或人,對於某些事物抱著過高的期待,所以一旦未達期待就生氣。因為傲慢所以沒有愛、所以挑三揀四。這些都是我這一世要好好調整的地方。

我感激我的犯錯,因為犯錯而痛苦,因為深入痛苦而獲得智慧,因為智慧而解脫。我很感謝工作這幾年來所帶來的澈悟,因為了解的最深層的原因,我現在感到非常的輕鬆自在。我也不斷地透過過去覺得認為很雜很浪費時間的業務來修練自己的心性,無論這項業務是簡單還是難,有意義或沒有意義,我都要盡可能地「臣服」,磨練自己的耐心和謙卑。

 

以上就是【我在,生生世世】書摘,希望淺顯明白讓讀者如你一目了然~
請跟著颬颬一起前進,讓我們邁向好生活吧!
喜歡及認同上述理念的朋友,歡迎你
按下「關注」設定chrome的自動訂閱提醒哦~

arrow
arrow

    颬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