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家好,我是颬颬摘錄_尋找動物烏托邦

今天要介紹的《怡辰老師的高效時間管理課》我十分喜歡!

在我看過這麼多時間管理的書裡面,就屬這本最溫暖有人味。與其說是工具書,不如說是一本心法書。
我非常認同推薦序裡面多位推薦者的共識:這是一本十分溫柔的時間管理指導書,指導的重點不在那些時間管理技巧,而是告訴你,在實踐時間管理的路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難之處,不需要求自己一定要執行地很完美以至於提早氣餒,更重要的是接納自己,再接再厲,在自我管理這條路上堅持下去。

第二個喜歡的理由是,怡辰老師在書裡提到許多時間管理啟蒙書,也都是我自己十分推薦也特別喜歡的工具書。包括《圓夢記事本計畫》、《與成功有約》等等,所以如果你是時間管理新手,也可以在這本書裡看到更多未來可以參考的書單。

第三個喜歡的理由,是怡辰老師的文字十分動人真誠,若是能夠將這樣的文字內化,在自己遇到困境時,用同樣的方式自我對話,想必可以很快走出陰霾吧!是一個很有內在力量的作者!她提到自己十分喜歡圖書館,因為「書裡有光,能夠指引人生方向」,也分享了許多善用圖書館資源的技巧。細細咀嚼她的心路歷程,以及運用創造力為自己突圍的過程,會覺得這樣的人非常了不起!到了最後,她也成為了書裡提著明燈的引路人。

以下是我個人覺得這本書讓我特別想記下或實踐的地方:

一、一早就吃了那隻青蛙!、預先支付自己、誘惑綑綁促成習慣

我認同怡辰老師說的心裡有事、壓力太大都會讓自己停留在原地裹足不前,或感到焦慮、心慌,而無法行動。在這樣的狀況下,根本沒有心思執行計畫。所以在讓大腦動起來之前,要優先處理心理的安全感和其他基本需求。

對此,怡辰老師提出的方案就是:

  1. 一早就吃了那隻青蛙:最不想做的事情或最重要的事情,在一大早最有動力的時就做完,做完之後,就不會有心理壓力延遲後續的計畫,反而會覺得之後的時間都是賺到,可以慢慢做。
  2. 預先支付自己:有時候要求完美的我們,會一直用最嚴格的標準審視自己,以至於忘了休息而導致彈性疲乏。怡辰老師提醒,如果發現自己執行力下降,就要重新檢視自己的狀態,是不是太累了?那就要回歸先照顧好自己的需求,等到準備好了,再繼續開始。
    因此,老師的小秘訣是在手帳中特別使用綠筆,事先標記一整天休息放空的時間,每天也要用綠筆寫下值得期待的事情(稱為:每日一綠),可能是看一本喜歡的書、逛逛書局、聊聊天,先安排喜歡的小確幸。
    好好欣賞自己的努力和認真,接受自己的不足和掙扎,謝謝自己那麼努力。要真心相信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跨越完美主義才有辦法完成,事情能夠完成,才有臻於完美的機會。這時候可以運用6A自我對話模式(覺知、承認、允許、接受、轉化、欣賞)重拾信心。
  3. 誘惑綑綁促成習慣,創造時間複利:如果是做自己不太喜歡的事情,除了在三確認自己的目標及動力來源之外,可結合喜歡的事情降低執行的困難。例如想要養成慢跑的習慣,可以規劃慢跑的時候聽自己想聽的podcast,這樣在慢跑前就可以先期待Podcast而產生執行的動力。

時間管理是為了個人服務的,也是個人管理的一環。為了維持生活的動力,週末假期特別重要,是影響下週生活的關鍵。有點類似精力管理中所強調的,一天之計最重要的其實是前一天的睡前,能夠好好安排休息,才能開啟新的一天;能夠享受假期,才能啟動新的一週。

所以為了過好下一週,這週可以先開出下週的早餐、晚餐、菜單,以及採買、打掃等大規模的家事,讓自己下週更優雅生活。想要去的地方、想過的生活和體驗,都要在平日蒐集規劃。

我喜歡老師說的:「工作和生活平衡及實是個假命題,更重要的是,你的心境是否平衡安好?
逆境時心懷感恩,永不放棄,努力逆風;順境時,心懷感恩照顧身邊的人。凡事都是最好的安排,傾聽自己的聲音,保持初心,真相是時間的女兒,最後會贏來價值。」

二、學習說不、學習在計畫中合併、交換、切成小任務利用零碎時間完成

時間管理最重要的其實是減法管理。提升執行力的四個策略,首要就是學習選擇性地放棄。
不論是一開始規劃計畫,或是執行過程不如預期、意識到自己偷懶分心,都要先確認:

這些事情和個人目標有沒有直接關係?

是不是真的想要達成這個目標?

相信自己做得到嗎?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做?

時時確認是否要做,然後才是:明確區分大小事、確認截止期限、盤點時間的分配與比重。

如果是別人請自己做的事情,也要學著分辨是不是真的要放入計畫,多方評估執行的方式。

  1. 站在個人角度,找出自己的替代方案:
    先綜觀並盤整自己的資源和時間,了解不同事情的脈絡關係,想辦法讓不同事項的順序產生綜合效益,把兩件事情合併成一件事,搭配自己的生理時鐘,減少耗費的時間心力達到雙贏。
  2. 站在對方角度,盡可能表達目前自身狀態,找出對方的替代方案:
    例如「我想幫忙,但因為已經...實在無法接下,若勉強接下,可能會因為時間有限而無法獲得良好成果,這應該不是你所樂見的。有沒有另一種可能?或是衡量兩個目標,希望以哪個為重,看看有沒有其他人可以協助?或是...以...方式達成目標?」
    「我很願意幫忙,只是希望先熟悉前兩項,能否於下學期再加入選手和籌辦數學闖關的活動?」
  3. 增加但書、說明底線,或甚至爭取時間,審視後再答應。
  4. 善用槓桿原理,讓工作更省力:人是群居動物,向他人借時間,是很重要的技能。多家善用他人的時間和長處。
  5. 切割段落,透過分割工作事項運用零碎時間處理接著進入整理階段,依照處理時間及時機排定空檔,排不進去再取捨,最後按照時間軸逐一執行,並記得寫下回顧。

三、建立個人資料庫:養成讀寫的習慣,看見自己成長的歷程

我喜歡老師的這段文字:「讀寫是一體兩面,沒有讀的寫是盲的;沒有讀的寫是空的。當讀在你心裡,只有寫能釋放想法。在閱讀過後,如果沒有書寫的沉積,只有文字不斷進入大腦擾亂步伐。唯有寫,才能把迴盪在自己大腦裡的聲音寫下,才是真正屬於你的情緒、真實想法、心靈和價值。」

現在的自己都是過去累積而來,偏偏時間看不見,紀錄就是讓時間可見的方法。

紀錄可以幫助我們追蹤改進後設認知,在習慣自動化之前檢視自己。

近年來,生活越來越忙碌,就更懶得寫字。但有時翻一翻過去寫的文字,讀起來會有不同的感受「咦?這是我之前的想法嗎?」有種重新認識自己的感覺,也更能感受自己的變化歷程。

因此怡辰老師鼓勵大家,嘗試記下自己對事件和活動的詮釋、感想、省思,才能不斷反映優化。舉凡意義、健康、關係、事業、金錢、時間等,要管理時間,就要管理自己,管理自己之前,要先知道事實狀況,才能客觀評估、加以衡量、後續追蹤、不斷省思、調整改進,抵抗長時間帶來的遺失。

想要簡單的紀錄,可以運用臉書發文、照片、手機備忘錄,鼓勵自己記下覺知,放在暫存記事本,以利之後再整理歸檔到各個不同主題的記事本,紀錄時可以想想知後的自己需要什麼樣的資訊來選擇用合適的方式記錄;除了個人日記般的紀錄(重點不是紀錄事實,而是自己的所思所想),也可以記下各類清單,包含想去的地方、想看的電影、想嘗鮮的餐廳等,與親人共用。或甚至是各類情境相關的清單,包含:外宿、出國、露營、身分、保險、財務等。

除了個人資料庫,還可以善用真人資料庫(人脈)、圖書館的電子資料庫等。

四、善用曼陀羅計畫、五十大目標和時間軸:列出自己想要達成的五十個人生目標把!


最後想要用這段話作結:

「雖然我們不能增加時間的量,但我們可以提升時間的質,讓每分每秒更有價值,不同分秒轉換心理的感受,在心流中走慢時間,提升時間的維度,打破時間的限制,增加心理時間。不管最後是否達成目標,過程中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實、珍貴。過程,就已經是價值!」


颬摘錄_當和尚遇見鑽石以上就是【怡辰老師的高效時間管理課】的心得分享,希望淺顯明白讓讀者如你一目了然~
請跟著颬颬一起前進,讓我們邁向好生活吧!颬摘錄_當和尚遇見鑽石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時間管理 自我管理 自律
    全站熱搜

    颬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